首页 > 旅游 > 旅行社 > 正文标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行社业获得了快速发展。40年间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逐渐呈现出从旅行社业向旅行服务业拓展的发展趋势。
历程
以时间为主轴,结合行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可以将改革开放后的我国旅行社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机关到企业(1978—1983)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指出“将目前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管理总局”,这就意味着新成立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不再隶属于外交部,而是旅游经济的管理部门。1982年,国家旅游总局和国旅总社正式分家,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真正实现政企分离。1984年,中旅总社也改为企业,旅游业向着统一领导、分散经营、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迈进。
第二阶段:从垄断到竞争(1984—1996)
1985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将我国的旅行社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社,其中一类和二类社为国际旅行社,但是只有一类社享有外联权。1996年,《旅行社管理条例》出台,将旅行社类别调整为国际和国内两类,取消了一类社和二类社的界限,至此,外联权得以充分下放,我国旅行社业开始由垄断走向竞争。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管理从起步迈向法制化的过程,行业管理不断法制化和成熟化。
第三阶段:进一步开放中的旅行社业(1997—2009)
1997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和实施,使得中国旅行社业所面临的旅游市场开始从入境和国内的二元市场转向出、入境和国内游的三元市场。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旅行社业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开放,外商开始进入中国旅行社行业,以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形式开展旅游业务。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在线旅行服务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一些如今已经在不同细分市场居于垄断地位的在线旅行服务企业均在这一阶段成立,如携程、同程、途牛等。
第四阶段:从旅行社业向旅行服务业的拓展(2010年至今)
2010年以来,我国旅行社产业正面临着剧烈的市场环境变化,在线旅游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传统旅行社业务不断被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所瓜分与替代,旅行社业务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边界在不断模糊,传统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促使我国旅行社业向旅行服务业转变。但是,从旅行服务业的行业属性来说,与以往经营传统业务的旅行社业一样,仍属于中介性、服务增值型产业,其作用是连接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和游客,主要目的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协助,主要由经营传统旅游业务的线下旅行社企业和经营在线业务的旅行服务企业构成。
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旅行服务业整体发展向好,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业务均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问题。
发展态势
一是,在总体增长的格局下,在线旅行服务业将保持强势发展,在线旅游渗透率将不断提高;二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旅行服务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处于持续重构进程中,让步入成熟期的线下旅行社开始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再梳理和战略再调整;三是,资本战不断升级,加速行业并购整合,越来越多的线下旅行社,开展投资、并购、重组、融资等资本活动,提升发展活力;四是,频发的自然灾害、社会事件以及各种旅游意外事件等均让旅行服务业受到冲击,面临更多挑战。
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旅行服务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秩序混乱问题频发,存在着一系列阻碍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一是,线下旅行社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竞争手段以单一的价格战为主,从而导致行业整体绩效水平低下,行业利润率低;二是,线下旅行社面临人力成本和店面租金上升、经营成本增加的经营困难;三是,在线旅行服务企业取消订单退款难、刷单、霸王条款、捆绑销售等问题依旧突出,此外还存在着服务同质化、用户黏性不高等现象。在此背景下,线上和线下旅行服务企业都面临着企业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等问题。
趋势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者对优质旅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在行业整体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旅行服务企业需要看清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提升创新活力。
旅游消费升级,个性定制成趋势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新阶段,传统的走马观光式旅游已经无法满足国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个性化、品质化、休闲化、体验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日益受到游客的欢迎与追捧,近年来引爆旅游市场的小团精品游以及个性化定制游便是最好的证明。携程旅游发布的《旅游3.0∶2017年度定制旅行报告》指出,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以旅游者为主导,以定制为代表的个性化服务时代。但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态势来看,定制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业态细分尚未完全明晰,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深度打磨,但不可否认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品质化是关键
目前看来,线上线下旅行服务商由于各自核心优势的不同,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线上旅行服务企业在覆盖大规模的用户之后,落地服务和深耕产品将成为其发展的方向,而线下旅行社在完善线下网络布局、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为了争取更多散客化群体的市场份额,必定会在互联网技术和运营等方面加大力度。随着线上、线下旅行服务商从竞争走向竞合,未来将出现趋同化发展趋势。但殊途同归,两者最终都要回归到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旅行服务这个根本上,二者之间的竞争终将要回归“服务”本质。
赋能旅业,智能技术引领行业创新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给旅行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推动着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基于大数据共享的云数据平台,能够帮助旅行服务企业准确刻画用户画像,实现精准化营销,并能通过海量数据的沉淀积累、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快速响应游客需求,除此之外,在场景化营销、创新业态等方面,智能技术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旅行服务业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让行业的未来充满想象,唯有提前布局才能最终胜出。
战略
在行业发展急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旅行服务企业需要建立目标明确、特征突出、重点得当的发展战略。
服务增值战略
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旅行社业依靠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商业模式,但却无法撼动其在“增值服务”上的地位。因此,对旅行服务企业而言,要始终坚持服务增值战略。一方面,旅行服务企业要严格秉持“服务至上”的工匠精神,凭借令人信赖的服务培育客户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应围绕游客需求变化拓展服务内容。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个性化与多元化,围绕需求变化不断拓展企业服务项目,才能不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
社群化战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社群,处在社群中的消费者对旅游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实施社群化战略,争夺C端流量,提高用户黏性,成为旅行服务企业未来竞争制胜的法宝。对线上企业来说,需要找准自己的核心用户及核心定位,做好内容沉淀和用户积累,形成独特的群落,构建独特的用户价值,从而打破同质化恶性竞争困境,实现个性化发展。对线下旅行社来说,需要转变传统门店布局观念,通过社区与旅游行业的跨界合作,近距离、精准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更加贴近用户端。
旅游IP战略
伴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个性化、稀缺性等内容性旅游产品开始变得炙手可热,旅游市场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品牌战,极具个性化和高识别度的“旅游IP”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旅行服务企业要深挖旅游IP,实施旅游IP战略,以个性化的服务、独特性的识别标志打造旅游IP产品,活化旅游场景、创新旅游玩法,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体验价值,增强用户黏性,从而实现旅行服务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
只是挂旅行社牌子,已经不从事旅行社业务了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作为行业领先的旅游商业和科技媒体,《文旅界》致力于以独立的新闻态度,挖掘和报道旅游行业的重要事件,以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科技,为旅游业者提供专业、及时、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务。
无论您是:投放在线广告、企业招聘、寻求报道、还是投稿爆料、加入评论员,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业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cncn4021入社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