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景区 > 正文标题
围观
反对 垃圾会漫山遍野
Lqm李秋默:非常不支持。没有垃圾桶,那些乱丢垃圾的人会更多,结果是垃圾满山。
苑哥哥:景区的人力能否全方位监督保证游客守规矩,如果领了清洁袋的游客继续扔垃圾如何定位,如果清洁袋本身被当成垃圾扔了又该如何应对,景区拟定的处罚标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一刀切的清洁袋成本一定就比垃圾桶低吗?
佚名:这更像是利用游客素质的议题进行景区营销。以“全国首次”的噱头在卖萌促销。
赞成 倒逼游客素质提升
曲征:旅游时将自身产生的垃圾放入垃圾袋,无形之中,就培养了游客主动收拾垃圾的好习惯;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带出景区,为了减少负重,必然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这又培养了避免滋生垃圾的好习惯。
李英锋:没有了垃圾桶,游客的依赖性可能会减弱,环保责任意识可能会增强。当然,除了减掉垃圾桶,还应该增加垃圾桶——人们心中的“垃圾桶”,让人人实践“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的旅游理念。
借鉴 韩国景区没垃圾桶
张立美:在韩国,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内基本上不设置垃圾桶,即使设置垃圾桶,数量也非常少。但无垃圾桶的韩国旅游景区中却很少看见垃圾,主要原因就是游客各人带走自己制造的废弃物,不在景区内制造垃圾和遗留垃圾。
苦情 携垃圾欣赏好河山
贾志勇:如果游客所走的旅游路程很长,产生的垃圾也多,就是让游客背着沉重的垃圾旅游,极易引发抵触心理,个别游客甚至会干脆将垃圾袋扔掉。而如果是尖利带刺的垃圾,保不定会刺破垃圾袋,让游客受伤;汤汁类的垃圾,可能从垃圾袋中倒流到游客衣服上。
杨国栋:带着垃圾袋旅游,考验游客素质,也考验其体力。不带着垃圾走会被认为素质低下,带着垃圾走一路,不仅累也影响心情。有些垃圾放久了会产生异味,异味相随欣赏大好河山,那可真是奇葩的体验啊!
归谬 景区厕所也该取消
黔灵甲秀:你相信所有人都有这素质?如果相信都有这素质,那么公园就不需要人员和设施来维护了吧?那么属于人类自然景观的公园就该还给所有人了吧?那么该免票入园了吧!
杨国栋:任何人造设施都会破坏自然景观,那景区内是不是也不能设立厕所、小卖部和饭店,更不该有人人痛恨的售票处和验票处存在呢?游客过多也会破坏自然景观的和谐,那景区还是趁早关门的好。
点评
莫把游客当移动垃圾桶
斯涵涵:人们购买门票,进景区游玩,就和景区达成了旅游服务合同,景区要力所能及地为旅客提供服务。无垃圾景区不能把旅客当成一个移动的垃圾桶和环卫工。为节省设置垃圾桶所需的人力、物力,就让旅客随身携带垃圾袋,是将景区的卫生管理职责转化到旅客头上。倘若都因为要花费成本而放弃服务,是否要取消餐饮、游船、缆车诸如此类的项目呢?恐怕还是因为运送垃圾无利可图吧。
生态旅游也好,环保旅游也罢,不能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更不是借此取消服务、侵害游客权益。垃圾袋全面取代垃圾桶是景区管理者卸责之举。倘若推广开来,景区是否干净犹未可知,“游客携垃圾同游”恐怕成为又一旅游特色了。
“景区拆除垃圾桶”不妨一试
刘昌海:很多时候,景区脏是因为垃圾没有能够及时处理,游客越脏越扔,以至于形成了“破窗效应”。解决“破窗效应”的关键在于“第一扇窗户”,如果游客的第一片垃圾能够得到恰当处置,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连锁反应。每位游客都把垃圾放到袋子里,要是哪位游客把垃圾扔到地上反倒成了另类,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比如海南的呀诺达景区,导游人手一个藤制的小背篓挂在腰间,随时随地将游客丢弃的垃圾装在小背篓里带下山,效果就很不错。在呀诺达,无论是景区栈道上,还是溪流里、林子间,都看不到人为丢弃的垃圾。只要大家都形成习惯,其实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我们不能一边抱怨公民素质,一边却什么也不做。景区不设立垃圾桶,保护环境的同时未尝不是在培养游客的公民意识。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作为行业领先的旅游商业和科技媒体,《文旅界》致力于以独立的新闻态度,挖掘和报道旅游行业的重要事件,以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科技,为旅游业者提供专业、及时、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务。
无论您是:投放在线广告、企业招聘、寻求报道、还是投稿爆料、加入评论员,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业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cncn4021入社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