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景区 > 正文标题
马年春节期间,北京的各大庙会接待量创下历史新高,每天数万人同挤庙会的热闹场景几乎天天上演。据媒体报道,地坛、龙潭、圆明园三大庙会七天假期接待人数达到了231万人次。其中地坛庙会,共接待游客114万人次,同比增长11.4%.龙潭庙会紧随其后,接待75.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
人气火爆相关收入自然也颇丰。以龙潭庙会为例,每张门票10元,按其今年的接待人数,仅门票收入就有70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游客在庙会里参与其他收费类项目的消费。与此同时,摊位的价钱也水涨船高。今年地坛公园庙会摊位最高竞标价格达26万元,而在2006年,地坛庙会摊位的标王是8.6万元。
庙会火热,也让在庙会摆摊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20元一串的羊肉串,15元一碗的茶汤,30元的爆肚,20元的椰子……一个羊肉串摊位老板称,八天庙会净利润可达“十五六万元”;还有游戏摊摊主表示,“一个摊位一天能挣一万多块钱。”
然而,“带着希望来,带着失望回”是很多游客逛庙会的感受。电子产品、现代卡通、时尚礼品等充斥庙会,风味小吃区几乎成了烧烤摊,烟熏火燎、油污遍地。 “庙会没了文化味,而是变身成小吃街和大集市。”
一直以来,广受游客诟病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反而是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多。“走哪都是糖葫芦,羊肉串,不是套圈圈就是扔飞镖,小摊上卖的都是平常市场上的常见商品。形式热闹,内涵不足。”“东西还是那些东西,没啥新花样儿,价格却涨得离谱。一家5口人吃了点东西就花掉400元。” 与此同时,环保、卫生、安全、景点周边交通拥挤等问题,也使许多游客在消费中感到不便。
可见,尽管各大庙会在形式上下足了功夫,但大多是以吃、逛为主题,几乎失去了文化的承载能力,同时对庙会形式与内容的挖掘和创新也遇到瓶颈。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主办方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过度商业化让庙会变了味儿 .
借庙会“创收”成为庙会举办地和摊主的普遍心态。目前,庙会大多依靠“门票+展位租金”的赢利模式。庙会走进了公园、步行街和体育场,就产生了“门票经济”,而摊位费的飙升必然会导致摊主愿意选择出售像羊肉串这样制作速度较快、销售总量大、利润高的商品。同时,摊主把高摊租造成的经济压力通过商品涨价的形式转嫁给了消费者。高额的摊位费更是吓跑了不少传承糖画、面人、剪纸等民间艺术的艺人,庙会几乎变成了“羊肉串会”。
可以说,这些状况年年在治理、年年又出现,甚至成为庙会的常态。商家和主办方一方面通过摊位费的节节攀高和门票的收取赚得盆满钵溢,另一方面拼命压缩开支,导致庙会活动环境和文化品位难以改善。纯粹的商业行为使庙会变成商业一条街,年味趋淡或是乱象丛生。
庙会经济的商机挖不尽,但前提是要将民俗、文化的文章做足。作为主办方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商人,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要在利用资源优势创办有自身特色的庙会上下功夫;对摊主商贩们来说,千篇一律只能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
完全寄希望于主办方这样一个经济主体少赚钱或者不赚钱,显然只是一厢情愿。打破利益机构的敛财模式,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甚至可以考虑由民间组织来举办公益性质的原汁原味的传统庙会,这是让庙会走出商业浮躁步入正确方向的开始。期待未来的庙会能成为年味儿十足、内涵丰富的文化经济大餐。
0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作为行业领先的旅游商业和科技媒体,《文旅界》致力于以独立的新闻态度,挖掘和报道旅游行业的重要事件,以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科技,为旅游业者提供专业、及时、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务。
无论您是:投放在线广告、企业招聘、寻求报道、还是投稿爆料、加入评论员,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业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cncn4021入社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