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度假休闲 > 正文标题
当前的中国既处于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的转折时期,又处于全球化、多极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作为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进程不仅牵动国民的神经,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党的十八大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航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号”这艘巨轮将在全世界的目光中继续向深海前行。
在国庆65周年之际,海外网自9月27日起推出主题为“中国引力”的系列评论,从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旅游等方面展现新中国65年来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快到十一“黄金周”了,很多人都在计划去哪儿消闲度假。可事实上,旅游这种消费方式和观念成为国人生活新常态,也不过二三十年的功夫。
不用说古人的旅游,那只是极少数精英的特权,就是新中国成立65年后的头30年,大多数国人也不知旅游为何物。只有当改革开放后,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到一定档次,才能达到旅游自觉的程度。这无疑是经济社会的一大跃进,每年大量民众利用假期走出家门、国门,开拓眼界,涤荡心胸。
不过,发展之后一定会带来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家看各种堵——路上堵车、景区堵人……”每到黄金周假期,国内游往往成为吐槽的畏途。不只十一,只要是长假,就会出现景区看人头的现象。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到9800万人次,人均境外消费1368美元。与火热的出境游相比,入境游则显得冷淡许多,2013年入境游客连续第二年下滑。而今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6亿人次,出境游花费1550亿美元,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已成定局。
数据是冷冰冰的,但背后的门道就两条:第一,出境的游客非富即贵,要么就是舍得花钱的月光族,而入境游的往往是国外的学生党、背包客,消费能力上有高低;第二,我们出境,是购物为主,捎带旅游,比如去日韩买化妆品,去欧美买数码产品,而入境游客往往是旅游为主,捎带购物,两者的消费目的有偏差。
就这么的,一出一入,两相合力,我们的旅游业出现逆差也就不足为奇了。加之,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不少乱象:拥挤、宰客、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于是有人就说了,为了扭转旅游业逆差,国内旅游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但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出境游客来说,国内旅游产业升不升级都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想去巴黎看埃菲尔铁塔、想去伦敦看大本钟的游客,不会因为国内旅游转型升级了就不去看。换言之,国内游和出境游是两个不能相提并论的市场。
不过,澄清了这个误区也不是说国内的旅游业就可以安之若素、高枕无忧了。虽然现在旅游的强劲需求还在,安于现状还可以挣钱,但是一旦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升级换代,社会文化水平随之提升,旅游市场的“膈应”可能就会得到明显改善,出入境的逆差格局也会得到改观。到那时,落后的旅游理念、旅游产品就会被淘汰掉。
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在这个意见的指引下,相信我们的旅游供给结构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多提供能让游客获得新体验的产品,是旅游正向发展的必然之路。不过,供给受需求制约,在我们的游客低端需求过多、深度游需求相对较少的现状下,一味升级供给端并非良策,而应两条腿走路,边提质增效,边培育市场。
而后者需要周边配套措施。比如,带薪休假无法落实,集中休假的“黄金周”人为导致了无新意的旅游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在堵死了提升空间的同时,反过来拉低了游客的文化品位,使开发优质旅游资源更显得没有必要。
只有走出这个恶性循环,我们的旅游业才能走出“差评”,不仅让国人满意,也让世人为旅游在中国而点赞。
0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作为行业领先的旅游商业和科技媒体,《文旅界》致力于以独立的新闻态度,挖掘和报道旅游行业的重要事件,以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科技,为旅游业者提供专业、及时、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务。
无论您是:投放在线广告、企业招聘、寻求报道、还是投稿爆料、加入评论员,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业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cncn4021入社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