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景区 > 正文标题
为了建设“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5月3日上午,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隆声,河南中牟县刘集镇大冉庄村的县文物保护单位——王在之故居险些被拆除。4日下午,中牟县公安、文物主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事件只是意外,王在之故居将不会在大冉庄征迁中拆除。(5月5日《大河报》)
“只是意外”,这样的答案早在意料之中;而所谓“挖掘机在拆紧邻的民房时不小心砸到了故居”的表态,显然更是掩饰多过解释;至于“民警已对司机进行了批评教育”的处理结果,更是让人会心一笑——什么王在之故居,逃不过“保护性拆除”的厄运。
2012年,位于重庆的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被拆除,面对舆论质疑,当地文管部门回应称,这是“保护性拆除”,将会原地复建。而王在之故居也很可能被先拆再复建,准确说,最多有如此好运,最坏可能片瓦难留。
之所以下此定论,原因有三:一来,拆拆建建是一方财路,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绝不会跟利益过不去,“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一旦建好,财富价值比原来的破落院子不知道要翻多少倍;二来,王在之故居已经纳入拆迁范围,并已通过政府通告的形式公示,不可能不动工,虽然会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但被拆几乎是肯定的;三来,拆个把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小事,“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前车之鉴,历历在目。王在之故居,一个民国的不怎么知名的破落院子,必然难逃利益合谋。
在村民的眼中,这座院子是一位传奇人物、一位爱国人士的故居;在当地文物部门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和原有文物“和谐相处”。但对利益合谋者来说,这是一颗烫手的山芋,一颗不得不拔掉的钉子。留下文物可以留下美谈,但也会带来后患,何况人言可畏,如果迫于压力屈服,以后的事儿就更难办了,等风平浪静后,挖掘机还是会轰鸣而来。
正如网友所说,没有的文物重新复制,已有的文物强制拆除,这符合某些地方的一贯作风。文学家阿英曾痛心疾首说到,我们的文物“如果让这些不肖子孙毁灭了,倒不如让外国人保存起来,总不至于毁灭,还能留存在人间”。对比新闻中的图景来回味这句话,更加深以为然了。
常言道,“拆迁是最快速的致富”,这显然还不够准确,应该加上一句——“还是永不停歇的提款机”。自取灭亡式的疯狂是无法阻挡的,但强拆古迹的人必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因为历史一再证明,纵使你起高楼、宴宾客,终究还是会楼塌了。
0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作为行业领先的旅游商业和科技媒体,《文旅界》致力于以独立的新闻态度,挖掘和报道旅游行业的重要事件,以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科技,为旅游业者提供专业、及时、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务。
无论您是:投放在线广告、企业招聘、寻求报道、还是投稿爆料、加入评论员,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业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cncn4021入社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0
0
0
0
0
0
0
0
0
0